发布时间:2024.03.27 浏览量:296
何某,女,21岁,2019-12-13初诊,患面部痤疮已2年有余,诸如西咪替丁片、螺内酯片、防风通圣丸、连翘败毒丸、排毒养颜胶囊等中西药物尝之殆尽,均无丝毫之效,已丧失治疗信心,刻诊:面部痤疮色赤,颏部较多,胃脘部畏寒喜暖,喜热饮,腰膝常有冷感,大便溏软,日一次,小便调,经调,舌淡胖,边有齿痕,苔白,脉沉缓,右寸略浮。痤疮以肺胃湿热夹有毒邪者居多,多属阳证,然本患者除面部痤疮色赤外,余皆一派阴寒之象,余思考再三,考虑此为真寒假热之证,投以附子理中丸加味治之,以温补脾肾、引火归原,方如下:
黑附子15g(先煎) 党 参10g 炒白术10g 干 姜15g
炙甘草10g 肉 桂6g(后下) 川牛膝15g 砂 仁6g(后下)
生薏仁10g
4剂,每日一剂,水煎400ml分二次服。
二诊,4剂服完,胃脘腰膝冷感均减,痤疮色赤亦有所减,大便好转,效不更方,前方再投7剂,煎服法不变。
三诊,7剂服完后,患者感觉从未有过之舒服,大部分痤疮已消退,胃脘腰膝冷感消失,二便调,右寸脉已无浮象,阳气渐复,火已归原,调方如下:
黑附子10g(先煎) 党 参15g 炒白术10g 干 姜10g
炙甘草6g 砂 仁6g(后下) 生薏仁10g
7剂,每日一剂,水煎400ml分二次服。
四诊,痤疮全部消退,无不适。改服成药附子理中丸以善其后,并嘱忌食生冷。
按语:本案患者脾肾阳虚、阴寒内盛,故现胃脘畏寒、腰膝冷、大便溏等症;舌淡胖、边有齿痕、苔白、脉沉缓为阳虚有湿之象;面部痤疮色赤、右寸脉略浮为龙雷之火不得潜藏而浮越于上之象。治病求本,以温复阳气、引火归原之法治之,用附子理中温复脾肾之阳,肉桂、牛膝引火归原,砂仁温中化湿止泻、兼能纳气归肾,薏仁健脾渗湿止泻,治之得法,故病获愈。此证万万不可按实火论治,否则雪上加霜,病无愈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