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.06.15 浏览量:247
刘某,男,62岁,南宫人。患者主因右侧肢体活动不利、言语不清3d余入院。查体:右侧肢体肌力0级,肌张力正常,右眼及左侧瞳孔等大等圆,光反射迟钝。双侧 Babinski征(+),双侧 Babinski征(+)。血压145/85 mmHg。舌质淡暗,苔白腻。解师考虑此为痰瘀互结之证,遂拟方如下:
治宜:化痰、祛瘀、通络。 方用:
桃仁10g 红花各10g 乳香9g 没药各9g
五灵脂12g 川芎各12g 赤芍15g 川牛膝12g
桂枝15g 法半夏12g 白芍20g 枳实12g
菖蒲6g 郁金10g 生地黄30g 黄芪30g
当归12g 香附9g 甘草6g。
二诊:患者服药2周后病情明显好转,但仍有肢体活动不利、言语不清等症状。左上肢肌力由0级恢复至3级(已能抬起),语言流利。遂上方加减:白芍15、炙甘草10、阿胶12g (烊化)、牡蛎20g(先煎)、白芥子6g,三剂后症状明显好转。
按:《张氏医通·中风》:“半身不遂等证,皆伏痰留滞而然。”《金匮翼·中风统论》:“或因风而动痰,或因痰而致风,或邪风多附顽痰,或痰病有如风病。痰浊瘀血可以形成于中风发病后的疾病过程中。中风发病者,可由气机逆乱,营卫失调,气血失度,经脉痹阻,以致血行不畅,津液滞留;或正气不足,脏腑气化失常,行血布津功能,则血滞为瘀,津停而生痰。本例患者为痰浊中阻证,治宜化痰祛瘀通络。方中桃仁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通络;乳香、没药通窍止痛;川芎活血通络止痛;郁金化痰通络;甘草健脾益气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