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.12.01 浏览量:305
张**,女,52岁,主因外伤后意识模糊2小时入院,经过外科常规治疗后,患者意识清,遗留间断头晕,右侧肢体活动不利,为求进一步治疗,来我科就诊。查体:神志清,精神萎靡,语声低微,右侧肢体肌力3级,右侧巴氏征阳性。舌苔薄,色黯紫,脉弦细。
辨证:气虚血瘀。
治则:益气行气,补血活血
处方:
黄芪60g 当归12g 赤芍9g 红花9g
地龙9g 川芎9g 丹参40g 郁金9g
香附9g
水煎服,日2剂
初诊:配合督灸:关元、气海、足三里、神阙,用药一周后,患者头晕症状减轻,
二诊:用药两周后,患者头晕症状消失,精神明显好转,语声自然流畅,可辅助下站立。
《灵枢·贼风篇》曰:“若有所堕坠,恶血在内而不去……则血气凝结。”解示认为颅脑损伤后,阳气虚衰,血不能荣养筋脉,筋脉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麻木无力、抽搐、偏瘫等症;气血虚衰,不能上荣于头部,导致头晕、头痛、目眩等症状;可见气血同治是治疗颅脑损伤的基本原则。颅脑损伤后气血两虚,气虚为主者,宜益气养血。气为血之帅,气行则血行;气虚不能统血,则可导致瘀血内停而形成血瘀证;气虚不能通利关节则可形成痹症。临床上常用人参、黄芪、党参、太子参等补气之品。气血同补药物中补阳药物如附子、肉桂等温中散寒,调气化瘀之品如红花、桃仁等活血通络之品如红花油、活血丸等。在使用活血祛瘀药物时,要根据病情灵活掌握。对于气虚血瘀的患者,应用益气活血药物时应根据病情酌情配伍。气虚者宜用补气药物以补气摄血;血瘀者宜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活血通络。气虚者宜补气养阴以助阳;血瘀者宜补气活血以祛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