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顺道治疗黄疸病案分享

发布时间:2023.03.15    浏览量:266

××,男,57岁,河北威县城关公社黄神庙大队社员。患者十天来自觉周身乏力,食少纳差,脘腹闷胀,心烦欲吐,小便短少黄赤,大便呈灰白色,曾在本县服用中西药物,效果不著,来本院就诊。诊见病人:身目黄色鲜明,舌苔黄腻,脉象弦滑而数。 B超已排除肝内外占位性病变,实验室检查,黄疽指数150U,谷丙转氨酶500U/L,麝浊15.3U、麝絮+++。西医诊为黄疸型传染性肝炎。中医辨证:肝胆湿热,治宜清热利湿,佐以清热解毒。

方药:

 30克  栀  子10克  大黄6克  青皮3

 6克   炒神曲10克  内金6克  公英12

板兰根12克  芒硝(冲)10克  水煎服,日一剂。

复诊:

服药一个月余,食欲增加,身觉有力,可以下地劳动,身目黄疸消退。复查肝功能:黄疸指数8U、谷丙转氨酶90U/L,麝浊10.2U,麝絮+,仍觉脘腹闷胀,上方去芒硝,加炒卜子12克,麦芽、焦楂各10克,继服一个月后,诸症悉去,康复如常。复查肝功能:黄疸指数4 U,谷丙转氨酶90 U/L、麝浊5.1 U,麝絮(-)。

按:黄疸是以目黄、身黄、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病证,其病因病理与肝、胆、脾、肾关系密切。发病部位虽在肝胆,但无不累及脾肾,生理上肝胆主气机的升发和疏泄,脾胃却能斡旋气机的升降,其病理古人对肝胆脾胃脏腑的关系早有论述,如“木郁克土”“土壅木郁”均说明肝胆与脾胃相互影响、相互传变的病理变化。本案为肝胆受邪传犯脾胃,湿热之邪郁阻中焦,运化失司,熏蒸肝胆,致肝胆失于疏泄,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,故肌肤发黄如橘皮。湿热蕴结脾胃,失其健运,故脘腹闷胀、食少纳差,湿浊上逆心烦欲呕。湿热下注膀胱,气化不利小便短少黄赤,苔黄腻,脉弦滑而数,为肝胆湿热之象。组方用茵陈、栀子清热利湿退黄;大黄、芒硝泻火通便,青皮、郁金疏肝解郁,神曲、内金调和脾胃,公英、板兰根清热解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