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3.02.01 浏览量:286
郭××,男,46岁,职工。
患者已患慢性肝炎4年。因全身浮肿,腹胀在我院就诊,诊为肝硬化腹水。曾用西药:利尿剂,中医:健脾利水,逐水等方法治疗,罔效,诉腹部憋胀难忍,不能进食水,口苦咽干,小便短赤,大便秘结。诊视患者:面色污秽,面及颈部有蜘蛛痣,巩膜黄染,腹胀大如鼓,腹壁光亮,脉络怒张,按之坚硬疼痛,腹围87cm,叩呈浊音,肝脾不能触及,双下肢指凹性水肿。舌红无苔,脉沉弦小数。化验肝功能:黄疸指数30U,谷丙转氨酶173U/L,麝香草酚浊度8.8U,麝絮试验(+++)。血总蛋白48g/L,白蛋白22g/L,球蛋白26克g/L,血胆红素2.1mmol/L,总胆红素、直接胆红素、间接反应胆红素均升高。腹水常规:黄色、稍混、蛋白(一),细胞总数500个,白细胞155个,多核70%,单核30%。
辨其证候,本起以气滞血瘀,水湿停蓄而成膨胀。现腹部满硬,按之则痛,大便秘结,小便黄赤,腹部叩浊音,说明病机系以邪实、水停为主。口苦咽干、舌红无苔表明湿热蕴结,阴液已伤。治宜:利尿消胀,行气疏导,兼以清热养阴。以自拟基本方加减。
处方:
茯苓皮18克 黄 芩10克 双皮10克 当 归10克
木香5克 炒神曲12克 内金8克 炒卜子20克
猪苓12克 泽 泻l2克 瞿麦12克 知 母10克
茵陈15克
水煎服,日一剂。
二诊:服上方两剂,尿量明显增加,腹水开始消退,测腹围83cm,已可进食,守方治疗。
三诊:病情已有转机,腹胀满减轻,饮食基本恢复,小便较少,但不黄赤,查腹部按之适中、下肢肿胀不消,望舌已有薄白苔、脉象弦滑而缓。此时蕴热已去,胃气渐复,上方减黄芩、知母,加桃仁6克、土茯苓12克。
上方连服90余剂,病情日见好转,至5月27日复查,腹水及浮肿全消,饮食、舌脉均已正常。复查肝功能仅麝浊一项8单位,余已正常.血总蛋白64g/L,白蛋白36 g/L,球蛋白28 g/L。
此时邪已去正渐复,法更益气健脾,养血活血以善后。
处方:
黄 芪12克 苓皮20克 当归10克 丹参12克
炒桃仁6克 木香6克 神曲10克 内金6克
炒卜子12克 猪苓10克 苡米12克
水煎服,日一剂。
按:臌胀之证皆属气、血、水为病,正如《医门法律》谓:“胀病亦不外水裹、气结、血凝”之证。临证应辨虚实,以定先攻后补,先补后攻,攻补兼施。即使攻法,不宜峻烈。《格致余论》臌胀论指出:“医者不察虚实,急于作效,病者苦于胀急,喜行利药,以求一时之快,不知宽得一日半日,其肿愈甚,病邪甚矣,真气伤矣”。本案初用逐水之法,水未能去,胀满日甚且真阴又伤,正应此理,余在治时加知母一味,意在“滋肾水以制火,使肺得清化之令”。在利尿消胀的方法上,我推崇《古今医鉴》的“宜行气疏导之剂”及《医学正传》的“治肿大,治宜补中行湿,利小便”。同时我十分重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,指导饮食,膳食调养,因其根深势笃,难以速愈,调养及善后治疗就更为重要。